今日(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10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今年,共有25个材料相关类项目获得“国家三大奖”,新材料在线®对材料相关类项目的整理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 等 奖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提名单位
4
Z-102-2-01
拓扑量子材料制备与量子特性的实验研究
贾金锋(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钱冬(上海交通大学)
刘灿华(上海交通大学)
高春雷(上海交通大学)
管丹丹(上海交通大学)
9
Z-103-2-02
石墨烯的可控生长及其性能调控
刘云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市
于贵(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武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魏大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陈建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4
Z-108-2-01
磁性纳米材料构筑与多功能调控
侯仰龙(北京大学)
高松(北京大学)
余靓(北京大学)
马丁(北京大学)
杨策(北京大学)
35
Z-108-2-02
高性能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科学和输运调控机制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
张清杰 赵进才 黄云辉
徐林(武汉理工大学)
赵云龙(武汉理工大学)
何亮(武汉理工大学)
牛朝江(武汉理工大学)
36
Z-108-2-03
低维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与光子特性调控
潘安练(湖南大学)
湖南省
邹炳锁(湖南大学)
段曦东(湖南大学)
李洪来(湖南大学)
庄秀娟(湖南大学)
37
Z-108-2-04
动力学新模式的发现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白海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闻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孙保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柳延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汪卫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8
Z-108-2-05
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体系构建及其作用机制
王玉忠(四川大学)
赵海波(四川大学)
邓聪(四川大学)
胡小平(四川大学)
邵珠宝(四川大学)
39
Z-108-2-06
低维氧化物半导体同质/异质界面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
刘益春(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徐海阳(东北师范大学)
张昕彤(东北师范大学)
邵长路(东北师范大学)
王中强(东北师范大学)
40
Z-108-2-07
碳纳米管复合纤维锂离子电池
彭慧胜(复旦大学)
杨玉良 杨柏 樊春海
王永刚(复旦大学)
任婧(复旦大学)
孙雪梅(复旦大学)
陈培宁(复旦大学)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0
F-307-2-01
耐磨蚀抗热震结构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
崔洪芝(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
王灿明(山东科技大学)
杨庆东(山东能源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奉双(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宋 强(山东科技大学)
孙宏飞(山东科技大学)
21
F-307-2-02
高性能节能抗磨纳米润滑油脂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张治军(河南大学)
河南省
王晓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晟卯(河南大学)
刘维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薛群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朱 磊(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F-307-2-03
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技术及其应用
杨德仁(浙江大学)
浙江省
田达晰(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余学功(浙江大学)
马向阳(浙江大学)
24
F-307-2-05
新型复合碳氮化物固溶体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质材料
刘 颖(四川大学)
四川省
叶金文(四川大学)
王 杰(四川大学)
涂铭旌(四川大学)
金永中(四川大学)
何 泽(成都邦普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25
F-307-2-06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秦明礼(北京科技大学)
章 林(北京科技大学)
吴昊阳(北京科技大学)
邬均文(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钟 伟(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1
J-215-1-01
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姜周华,赵欣,董艳伍,李杰,臧喜民,刘殿山,李花兵,张英杰,周立新,耿鑫,刘福斌,张旭东,姜方,余强,董君伟
东北大学,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科技大学,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033号